时间:2025-04-30 14:50
一、法律规定劳动者支付违约金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需支付违约金的情形主要有两种:
一是违反服务期约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二是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二、法律规定劳动合同中的福利待遇有哪些
劳动合同中的福利待遇通常涵盖多方面。法定福利包括:
社会保险: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缴纳。
带薪年假: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加班工资: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依法支付加班费用。
约定福利则可由双方协商确定,比如:
住房补贴: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一定的住房费用补贴。
交通补贴:用于补贴员工上下班交通支出。
节日福利:如在重要节日发放礼品、礼金等。
此外,还有培训机会、职业发展规划等非物质福利。福利待遇是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劳动者权益意义重大。
三、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签订即生效吗
1.劳动合同并非签订就生效。一般而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在合同文本签字或盖章时生效,但存在特殊情况。
2.一是附条件或附期限生效。双方约定了生效条件或期限的,要等条件成就或期限届至合同才生效,像约定合同自某项审批通过后生效。
3.二是无效或部分无效情形。合同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等情况,会被认定无效或部分无效,不产生生效的法律后果。
4.建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合同时仔细审查条款,明确生效条件,确保合同合法合规、意思表示真实,避免合同效力出现问题。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上一篇:单位可以申请撤销劳动裁决吗
下一篇:劳动争议过了1年诉讼时效怎么办
注册/登录获取更多内容
专业
深耕医疗行业9年精准
海量医疗行业人才便捷
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